山清水秀的霍山县,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冷热适中;区域差异小垂直变化大,气候资源丰富。由于县境地处中纬度大别山北坡,北部面向黄淮平原东部靠近离海洋较近的江淮丘陵。冬季受大陆冷高压控制和影响雨量偏少,偏北风多,显的干冷,夏季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环流笼罩下,雨水多而光照充足,显的湿热;季风气候明显,春秋是冬夏的过渡季节,多气旋活动并有小高压盘距, 风向不定天气多变.如 民谣:“春天孩子脸,一天变三变”。因而四季气候有“春暖、夏凉、秋爽、冬寒”的季节 特征。霍山县年降水量为1391mm,最多年降水量为2351.3mm ,最少年降水量为732.3mm。雨量为附近邻县之首。夏季雨水集中(夏季梅雨天明显),雨量分布有区域差异,山区多于丘陵,一般为6 :4。县境内地形复杂,因地貌类型,海拔高度等情况不同,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区海拔500--1100多米的中山区自然植被和农作物生长相差一到二个季节。而植被、坡向、坡度及地形 起伏显隐等局地条件的差别,又形成多种多样的小气候“山外初夏,山里桃花”,甚至有“十里不同天”的状况,霍山县气候具有区域及垂直差异的显著特征。
物产资源
霍山是水电之乡。霍山地处淮河源头,境内河流纵横,其中10公里以上河流14条,最大河流东淠河是淮河主要支流。蕴藏水能资源20万千瓦,已建成佛子岭、磨子潭两大水库和73座小水电站,开发水能7.1万千瓦,年发电量近2亿度,还有大型水利工程白莲岩水库和众多小水电有待开发利用。
霍山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23种矿产40多个矿点,潜在价值1600多亿元。已开发金矿、花岗石、石英、萤石等9个品种,其中年产黄金100公斤。
霍山县位于大别山北坡,境内山峦起伏,河流交错,气候温暖湿润、生态环境良好,为多种植物、动物类药材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1985年中药材资源普查统计,我县中药材共有1735种,其中常用中药200多种。经过近20年的变化,全县中药材除少数引种栽培品种由于自然条件不适或后来的市场变化而淘汰外,大部分地道、名贵药材都有了较大发展,部分品种如霍山石斛、天麻、茯苓、灵芝等生产情况良好;野生药材由于生态保护的不断增强,资源蓄积量逐年增多。经调查了解,全县中药材蕴藏量达8000万公斤,其中家种药材占25%,野生药材占75%。在所产的200多种常用中药中,人工种植(养殖)品种占20%,其它均为野生药材品种,其中年产量在10万公斤以上的有葛根、鱼腥草、断血流、贯众、虎杖等;年产量在5万公斤以上的有野菊花、夏枯草、连钱草、益母草、仙鹤草、矮地茶、红藤等。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利用外部资源和市场,借助外力,谋求发展。通过十多年的艰苦奋斗,霍山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县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97年以来,GDP、财政收入年均递增8.1%和9.6%。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18亿元,财政收入5.11亿元,年出口创汇5468万美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创最好水平,全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荣获中国绿色小康县称号,再次荣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霍山经济迅速崛起,被经济界称作“霍山现象”,中央党校“中国山区经济和绿色产业化发展”课题组将霍山作为典型进行研究。
霍山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全县已初步形成酿酒、铸造、灯泡、香料、建材、磁材、缫丝、羽绒、制药、造纸等10大工业门类。2007年,规模工业实现产值51.35亿元,实现利税6.8亿元。迎驾集团纳税达1.8亿元,连续十年稳居全市第一。规模工业企业由53家发展到7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3家。经济开发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亿元,新引进企业29家,项目34个。开发区的承载力、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提升,荣获全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开发区称号。
霍山县人均GDP始终位居全市各区县第一位,位居全省各县(县级市)前列(前十名)。
城市建设
2007年完成投入2.54亿元,潜台路、外环路、磨子潭路、南岳山路、衡山南路等道路相继竣工,淠河东路、玉带路、花园路等道路建设不断加快,喜鹊河桥、新天河桥、经六路桥等市政桥梁主题工程全面完工,“六纵六横”路网格局初步形成;文庙西广场、二水厂扩建、污水处理厂等市政设施主体工程基本竣工,城市天然气、垃圾填埋厂等配套工程建设顺利推进,老城区改造和开发区、高桥湾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区面积发展到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7.5%;县城总体规划和近期规划完成修编,违法违章建筑拆除力度加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不断加强,城区面貌逐步改观,整体品位进一步提升,被授予全省园林县城。
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美称的霍山县,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以来,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四大工程,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初步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示范区建设既有利于保护霍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加快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更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而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也是进一步落实国家环保政策的需要。霍山位于江淮分水岭,淮河的源头,保护好霍山的生态环境,不仅利在本县,而且惠及下游的千百万人民。
受全国爱卫办的委托,省爱卫办组织专家组按照国家卫生镇的标准,对我县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中的组织管理、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健康教育、食品卫生、除“四害”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检查复核后,全国爱卫会发文,命名霍山县城为“国家卫生县城”。
近年来,霍山县紧紧围绕“抓综治、保平安、维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大力加强治安防范,着力构建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予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综治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2000、2002、2004年连续三届荣获“全省综治模范县”,为“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霍山”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美在霍山
安徽霍山是著名的茶乡、酒乡、生态之乡,是山城、古城、宜居之城,是大别山脚下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这里有安徽“三黄”之一——黄芽茶,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迎驾贡酒。近几年,霍山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县力从本世纪初的全省第49位跃居到2009年的第11位,多项经济指标跨入前10列;环境质量状况最好的时期,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生物物种多达6500种,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多年保持100%,37万城乡居民喝的全是Ⅰ类“山泉水”,环境质量状况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5位。秀美的青山绿水吸引着各方游客,年接待量以30%的速率增长,被众多游客或外商投资者称赞为“中国的瑞士”,是投资兴业的福地,是休闲旅居的乐土,是名副其实的“汇碳之源”,天然氧吧。2010年元月,霍山通过环境保护部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成为中国第4个、中西部地区第1个国家级生态县和2010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县。霍山县还是目前全国唯一拥有4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的县。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偏南,淮河一级支流淠河的源头区,县域面积2043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16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霍山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设有潜邑,汉代改为潜县,隋朝始称霍山县。霍山是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区镶嵌其间,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处,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叶水电乡”之美誉。
2001年8月,霍山县被原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纳入全国第六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04年通过验收,同年9月成为安徽生态省建设首批综合示范基地(县),2010年,国家生态县建设顺利通过环保部验收公示命名。在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先后建立了组织领导、政策法规、执法保障、社会参与四大工作推进机制,重点实施了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家园、生态文化六大重点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打造了一批如霍山黄芽茶、迎驾贡酒等国内知名的绿色有机食品品牌。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00平方公里,佛子岭、磨子潭、白莲崖三大水库及其上游水质常年优于Ⅱ类标准,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多年保持100%。在城区,文峰、文庙、红源广场、淠阳湖公园,成为居民休闲健身的理想去处;穿城而过的柳林河、幽芳河、喜鹊河三条自然河流全面美化亮化;世林花园、嘉利新城等一大批现代化生态型住宅小区比邻相望,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平方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垃圾卫生填埋场等一大批环保基础设施投入运行使用。在村镇,伴随着文明、生态村镇的创建,全县16个乡镇有13个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乡镇,125各村有104个实现了“户保洁、组收集、村转运、乡镇处理”生活垃圾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环境一体化建设整治工作全面推进。近年来,霍山还相继被命名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色小康县、安徽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县等,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
旅游景点
霍山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设有潜邑,汉代设为潜县,隋朝始称霍山县。霍山人杰地灵,民俗风情,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精美的华章;霍山英雄辈出,曾有数十位杰出人物名垂二十五史。霍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霍山风光旖旎,景色宜人。海拔1774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境内,“新中国第一坝”佛子岭水库镶嵌其中,汉武帝敕封的小南岳号称皖西第一山,“江北小黄山”铜锣寨集奇松、怪石、湖光、云海、瀑布、温泉之大成,还有南岳天池、六万晴霞、西山瀑布、文峰古塔、明代文庙、宋窑遗址、九桠古枫和“卧大佛”、“睡美人”等众多自然和人文景观。
白马尖:海拔1774米的大别山主峰白马尖雄踞霍山境内。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的山顶布满了奇松怪石,东北坡的千年都枝杜娟园,生长着上千棵姿态各异的都枝杜鹃,春暧花开,漫山遍野洋溢着华贵之气,其赏心悦目之程度,举世罕见。站 在大别山的次主峰多云尖,大别山的风光一览无余,群山、云海、天空错落有致,西侧的白马尖近在眼前,西北坡是高山矮栎树植物园,该树种造型古朴苍劲,色泽老辣昏黄,而山南的松树林则郁绿葱茏,生机盎然,这种南北二侧的树种色泽、造型显明对比,形成了一道相互映衬的独特景观。
杨三寨:位于皖西霍山东南边陲的东西溪乡境内,地处舒城、岳西、霍山、金安区交界处,东南与万佛山、万佛湖相连,北与东石笋相通,南距105国道5公里,北距318省道22公里。风景区面积约35km2,属秦岭褶皱系地质构造,海拔在500-800米间,为大别山余脉。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升温,美丽、奇特、神活的杨三寨渐渐为外人所知,每年有不少游人慕名而来,恋恋不舍而返。杨三寨这块旅游的处女地,既有凄婉动听而神奇的传说,更有赏心悦目的景致,有情的内涵,更有美的外表。她如含苞待放的花朵或情窦初开的少女,含羞期盼世人的赏析与开发。杨三寨,竭诚欢迎四面八方的你我他走进她的怀抱,聆听故事,观赏风景。
当地特产
霍山毛竹:霍山素有江北毛竹第一县之称。霍山县现有毛竹林面积231967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10.5%,总立竹量3600万株,平均每亩立竹株数156株,平均胸径9.6厘米,最大胸径17.8厘米,年可采伐量400万根。毛竹系列工艺品取之天然毛竹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精制而成;具有外观典雅,古朴返真,融装饰、实用、观赏于一体,是旅游产品经销商之首选。
霍山黄芽茶:霍山茶叶从唐代开始得到发展,明清时期已具规模,并逐步形成名茶产地,成为历代王朝的贡品,受到古今伟人、名人的青睐。据民国《霍山县志》记载:民国四年,武汉茶庄来霍山收购“抱儿钟秀”黄芽,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获金牌奖。建国后人民政府更致力于恢复 和发展茶叶生产,现在茶园面积已达10万亩,为安徽省主要产茶县之一。从七十年代起,先 后恢复了黄芽、菊花茶、小岘春等历史名茶;新开发了翠芽、雨花茶、银针等高档茶。出口炒青、霍山翠青、霍山黄芽获得了省优、部优名茶称号。
霍山石斛:中国药典会委员,石斛属研究专家包雪声教授在《中华仙草之最--霍山石斛》一书前言开篇语中就说道:“如果说世界上确有什么仙草的话,我们认为这种仙草应当是霍山石斛。”道家经典《道藏》曾把霍山石斛、天山雪莲、三两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茯苁、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等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且霍山石斛名列之首。
当地美食
血豆腐,由于颜色的原因,群众又称它为红豆腐。制作这种豆腐有严格的季节要求。俗称“腊月杀年猪,好作血豆腐”。这就道出了制作血豆腐的季节。血豆腐的原料,以白豆腐、鲜猪血、猪肉为主,三者的比例是10∶4∶4(一)制法:1、将猪肉切成小方块; 2. 将小方块猪肉与豆腐、猪血、盐放在一起揣制,做成圆粑粑状,放在团簸或篮子里,用柴烟熏干或晒干;3.吃时蒸熟切成片状即可。血豆腐外观别致,独具特色,腊香味重,流行于我县漫水河等深山区。
小河鱼铜锣寨山高岭大,小河溪流众多,盛产无污染的小河鱼。小河鱼长15厘米左右,先去内脏,洗净,再炕干,最后曝晒数日即可。铜锣寨名菜“青椒小河鱼”,色香味形俱佳,鲜爽可口,回味悠长。
蒿子粑粑以蒿子、米粉、腊肉为原料精制而成,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鲜色美。 霍山县对蒿子粑粑有着美丽的传说,即“鬼节”与蒿子粑粑。在安徽省霍山县,民间有句俗语叫“三月三,鬼下山!”。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