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0′-116°32′、北纬31°44′-32°36′。西与河南省固始县接壤、北与阜阳隔淮相望、东与六安、寿县毗邻、南与金寨相连。总面积3774平方千米,总人口176万人(2007年末)(不包含叶集经济开发区则为3493.16平方千米、160万人)。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商品粮生产试点县,是安徽省九大水产基地之一。县政府驻城关镇。
新时代的霍邱
行政区划
霍邱县辖23个镇、13个乡:
镇:城关镇、隐贤镇、河口镇、周集镇、临水镇、新店镇、石店镇、马店镇、孟集镇、花园镇、扈胡镇、长集镇、洪集镇、姚李镇、乌龙镇、高塘镇、龙潭镇、岔路镇、冯井镇、众兴集镇、夏店镇、曹庙镇、叶集镇
乡:彭塔乡、王截流乡、范桥乡、临淮岗乡、城西湖乡、宋店乡、三流乡、邵岗乡、白莲乡、潘集乡、冯瓴乡、孙岗乡、三元乡
历史沿革
据县城东北5公里陈家埠乡桥塘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推测,距今约6000年前县境就有人类活动。
春秋,鲁文公五年(公元前622年),楚公子燮灭蓼设蓼邑属楚。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未设县,地属九江郡,西楚(公元前206年)属九江国。西汉,在县境设安风县(治所在今邵岗乡许集村)、阳泉县(治所在今临水集)属淮南国九江郡。东汉因之,建武十年(公元34年),六安国省,以其县属扬州刺史部庐江郡。三国为魏扬州地,属庐江郡。西晋因之,改属豫州安丰郡,以阳泉属扬州庐江郡。南朝·宋设安丰县,复设雩娄县属安丰郡;又分安丰郡立左边城郡,齐因之。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县境设安丰(治所在霍邱寿县之间,现安丰塘附近)。五代时期,先属吴,后属南唐寿州。北宋,开宝末年(约公元976年),属淮南路寿州。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一度归金,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属淮南路安 丰军。元,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总管府,后曾置淮南行省,寻 废。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属南直隶中都临濠府(凤阳府),后属江南行省凤阳府寿州。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属江南省风颍六泗道寿州。民国1年(1912)8月,属安徽省第四区(驻阜阳)。
1949年1月,霍邱解放,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2月1日,撤霍固县,以原霍邱县区域恢复霍邱县,归属如前。5月改属皖北行 政区六安专区。1952年皖南、皖北两行政区撤销,建安徽省,霍邱县属安徽省六安专区。1971年3月, 六安专区改名六安地区,霍邱县属之。1999年9月,国务院批准六安撤地设市,霍邱县仍属之。
地理环境
霍邱位于东经:115°50′至116°32′北纬:31°44′至 32°36′,霍邱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东邻六安、寿县,西与河南省固始县毗邻,南与金寨接壤,。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属低岗丘陵地区,北部为平地湖泊河流,是淮河中游的重点行蓄洪区。城西湖、城东湖、姜塘湖三大行蓄洪区(建国后区行蓄洪25次),总面积953平方公里,占全省行蓄洪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调蓄洪水能力50亿立方米,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
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中游南岸,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属低岗丘陵地区,北部为平地湖泊河流,是淮河中游的重点行蓄洪区。主要河流有淠河、史河、汲河、沣河等,干渠有史河总干渠、沣东、沣西、汲东干渠等。城西湖、城东湖、姜塘湖三大行蓄洪区,总面积953平方千米,占全省行蓄洪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4℃,年均降水量951.3毫米。
自然资源
霍邱面积3493.16平方公里,物华天宝、素以鱼米之乡著称,盛产粮、油、棉、是国家第一批商品粮基地县,是国家和省的棉油猪山羊禽蛋荻柳等生产重点县;有古为贡品的沣虾银鱼;有近20种具有理想开采价值的地下矿藏,其中磁铁矿贮量居全国第6位,被列为国家大型矿石基地,为霍邱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资。
霍邱境内常年平均水资源量超过13.5亿立方米,全县平均有效蓄水量4.29亿立方米,本县有沣河、找母河、牛角河、窖湾河、高塘河、汲河、头道河、二道河、油坊河、洪城河、石龙河、淮河、淠河、史河、湖泊有城东湖和城西湖。
霍邱铁矿位于霍邱县西北部的周集至众兴集一带,矿区北邻淮河,东距城西湖5公里,西南紧靠四十里长山与河南毗邻,整个矿区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5公里,由九个铁矿床、十五个磁异常点组成,已探明储量16.5亿吨,在全国居第五位,铁矿床均赋存于上太古代霍邱群变质岩系中,属鞍山式铁矿,呈似层状,规律清楚,具有储量大、埋藏浅、可选性能好、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等优点。经选矿实验,金属收得率86%,精矿品位达65%,深选后精矿品位达到72.19%,化学成份单一,硫、磷含量低。
新时代霍邱市容
经济发展
2011年,霍邱县实现财政收入17.57亿元,占年初预算115.6%,收入总量连跨五个亿元台阶,较上年增长44.5%,净增收5.4亿元,较全市平均增幅高出8.1个百分点。
经济实力:总量位居全市各县区首位,预计占全省76个县区16位,较上年上升1个位次。收入总量中,地方级收入完成10.2亿元,增长35.8%;税收收入完成14.95亿元,增长50.5%,占财政收入总量的85.1%,上升了3.4个百分点。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结构得以优化。
支出总额再攀新高,重点项目保障有力。财政支出快速攀升,全年实现36.7亿元,总规模首次超过30亿元,在上年基础上连跨9个亿元台阶,同比增长34.7%。预计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公共支出保障有力。全面兑现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及燃修费、公用经费供给标准。保改革稳步推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拨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1.1亿元;支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个人部分全面保障。民生工程投入加大。全年投入11.4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县级足额配套1.16亿元,增长31.9%,34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强力支持经济发展。通过县本级安排、争取项目、利用土地出让净收益等投入2.9亿元,支持工业发展,积极壮大财源。投入资金1.1亿元,促进市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实行财政性新增存款存贷挂钩制度,撬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0亿元,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
近年来,霍邱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大优化农业环境,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步伐。
2006年该县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加大优化农业环境,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9439公顷,比上年增长3.3%。实现粮食总产119.5万吨,比上年增长16.3%;油料总产4.61万吨,比上年增长6.8%;棉花总产473吨,比上年增长60%;麻类总产1249吨,比上年增长265%。该县粮食总产量仍居全省首位,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
产业结构上,在改造提高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绿色食品农业、创汇农业。在产品结构上,按照创名牌、占市场的要求,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产品,重点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2006年全县实现生猪饲养总量213万头,家禽饲养总量3100万只,其中白鹅饲养总量347万只。肉类总产182282吨,水产品产量68146吨。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效益农业进一步显现。2006年,全县各地以效益农业为中心,加快农业生产战略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0亿元。
新时代霍邱工业园区
现代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6年完成全规模工业总产值285604万元,比上年增长38.6%,完成全规模工业增加值94041万元,比上年增长35.0%。
2006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668847万元,2003年建筑业生产完成产值5.33亿元,比上年增长2.4倍,其中集体企业3.92亿元,比上年增长86.5%;私营股份及其他有限公司6.01亿元,比上年增长2.6倍。
第三产业
金融业务继续扩大。2006年,金融存贷业务稳步增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536153万元,增长20.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5805万元,增长18.4%。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32458万元,增长22.7%。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年末财产保险金额9.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5%。财产保险费收入1933万元,人身保险费收入13355万元,分别比上年10.1%和27.0%。
交通事业稳定发展,交通设施进一步完善。2006年全社会公路客运量732万人,客运周转量36600万人公里。全社会公路货远量560万吨,货运周转量44880万吨公里。2006年全县共有各种路面公路2935公里,其中一、二、三等级公路438公里。
2006年,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385万元,比上年增长5.5%。移动电话用户19.2万户,比上年增长17.1%。
房地产开发快速发展。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5亿元,比上年增长34.6%。
2006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646万元,同比增长19.7%。
对外经贸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利用外资不断增加。2003年, 全县共签约并实施重点引资项目 23个,协议引资31亿元,实际到位4.48亿元,占市下达任务的332%,内资引进居全市第一;引进境外资金418万美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5%。
2003年,该县对外贸易逐渐回升,全年完成出口创汇1701万美元,比上年14.9%。
新时代霍邱夜景
城市建设
2003年,城区相继推出八大开发项目,先后与39家开发商进行了洽谈,全年共拍卖城镇土地25宗,收取土地出让金9034.3万元,引资8320万元,改建老城区0.8平方公里,开发各类商品房10.4万平方米,蓼都国际大酒店、新东环商业步行街、育才路商业街、双湖西路商业街、西湖集贸大市场及广场花园、西湖山庄住宅小区一期工程等项目的成功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城镇的品位,并将成为城区新的亮点。
以城关、姚李、为中心的中心城区,其功能是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中城关为政治、文化中心,姚李为工业、商贸、交通中心;以新店、马店、高塘、城关为主的片区中心城镇,其中马店、高塘是全县重要的工业发展基地和对外经济交流窗口,新店、西湖着重发展旅游经济、水产,长集、乌龙以农业综合开发为主。
2003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4424万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58146万元,同比增长50.4%,更新改造投资完成额13306万元,同比增长13.0%,房地产开发投资额7445万元,同比增长89.1%。
2003年,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进展顺利,铺设主管网2万多米。邵三路河口至乌龙段改造、姚李火车站关山路土方工程已经完成,50公里扶贫砂石路如期建成,修复县乡公路437公里、桥涵14座。总投资1.3亿元的农网建改工程全部竣工,吴集矿区和临淮岗工程专用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行,白庙110千伏输变电工程获批立项,开始施工。为期5年总投入6230万元的世行二期加灌项目全面完成。105国道霍邱段改建工程建成通车,宁西铁路六安段全线通车,阜六高速公路霍邱段征地拆迁基本完成。
环保工作进一步改善。全县大气质量二级,二湖三河、五库水质基本达到三类标准,实现了“一控双达标”的目标。
科教文卫
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师队伍不断壮大。2001年,全县拥有各类普通中学73所,在校学生47874人,初中入学率为91.85%,高中入学率为63.61%。各类小学290所,教学点30个,在校学生6632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1%,幼儿园254所,在园幼儿17155人,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219人。教师队伍不断充实调整。2001年末,全县拥有中学专任教师2481人,小学专任教师2935人,幼儿园教职工1264人,特殊教育教职工47人。教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办学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县财政教育事业费支出12297万元,比上年增长32.3%。年内新增校舍总面积31169平方米,学校新增藏书152万册,中小学配备计算机4685台。成人教育深入开展,全县拥有各类成人技术培训学校445所,教学班786个,在校学生38987人,比上年增长42.1%;扫除青壮年文盲461人。
体育工作2001年认真贯彻《全面健身计划纲要》,加快发展“科教兴体”的战略,取得了新的成就。2001年成功的举办了“邮政杯”万人长跑赛,“新快电脑杯”桥牌赛,“电信杯”武术散打擂台赛,以及“健康迈向二十一世纪”大型广场文艺演出,给新世纪的到来增添了色彩,多项体育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收到了良好效果。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1年全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736所,其中县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1所,中心卫生院6所,乡镇卫生院27所,防疫站、保健站、卫校各1所,乡村卫生室694所,工业及其他部门3所。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691人,其中医生1149人,另有乡村医务人员1214人,个体行工医60人,校医19人。全县有病床1607张。
2002年文化部门继续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弘扬时代主旋律,不断开创文化工作的新局面。2002年末,全县有放影机构92个,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33个,文物馆、图书馆、创作组、剧场各式各样个。广播电台、中波台各式各1个,电视差转台个,有线电视台、微波中继站各式各1个,卫星电视接收站72个,乡镇广播站33个,通广播乡镇33个,通广播村681个乡、村通播率为100%,电视覆盖人口为100%。
文艺创作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年共创作词曲110余首,3首入选国家出版社《世纪之声》作曲集,作词《下雨真好》入选省“五个一”工程,相声《文明赞歌》被搬上舞台,小品《游子之心》、相声《新丝绸之路》、歌曲《日子越过越红火》、《同志哥认亲来》等四首上报待评。有6幅书画作品被《中国近现代书画选集》入选刊登,4幅书画作品分别在中、日、法、韩等国展出并入集获奖。
人口保障
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1602132人,比上年增加29333人,同比增长1.86%,比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人口出生20027人,出生率10.86‰,同比下降0.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7782人,死亡率为4.84‰,同比下降0.0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1‰,同比下降0.16个千分点。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为89.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4825元,同比增长28.2%,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8135元,同比增长30.4%。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100元,同比增长21.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56元,同比增长21.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9.1%。
社保改革稳步推进,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末我县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2.2万人次,征徼基金9350万元、发放养老金5009万元、支付医疗保险金3328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282万元、对945位遗属补助228万元、对2300名失业人员发放救济款494万元、创业园区一期工程和再就业一条街已经建成。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961个,190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年底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2007年底已有4853名企业退休人员进入社区管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为98.7%,进入社区率为86%。
稳妥实施民生工程:1、大力推进农村低保对全县农村人均收入低于720元的农户,实施最低生活保障,2007年全县有16433户、39969人享受到农村低保共发放低保资金1519.2万元。2、实施城乡医疗救助,2007年以来共救助艾滋病、癌症、尿毒症、白血病等重病人31716人,救助资金达150万元。3、全力搞好农村五保供养,2007年全县农村五保对象达15492人,每人发放供养费1260元,新建五保老人之家52处。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脱贫返贫交替出现。2006年我县有贫困人口7.13万人,通过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共脱贫2万人,但由我县沿淮、沿湖等低洼地区因遭洪涝害有4万余人因灾返贫,年末全县贫困人口上升到92558人,其中:人均纯收入75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33789人,750元—1000元低收入贫困人口58799人,全县扶贫开发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2007年我县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28个,首批到位财政资金890万元,共安排114个项目,省扶贫办对项目业已批复。
旅游景点
水门公园:位于霍邱县城东北处,古称大业陂,为公元前622年楚相孙叔敖所建,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过大业陂有怀楚相》、《筑复水门塘》、《县正堂陈示》、水门塘碑记等历史遗存至今犹在。水面翠岛浮玉,被人们誉为皖西的“千岛湖”。水门塘辟为公园后,保持了“自然水”这一独特的视角景观。长桥卧波、亭台楼榭、曲径通幽、芦荻飘香。因水造景、相映成趣,呈现出锦鳞戏波、荷香莲动、水光潋滟的水上园林盛盛景。已被省地旅游局和南京旅行社划入皖西旅游线,列为皖西三日游、霍邱一日游的主要景点之一。
李家圩地主庄园:坐落在安徽霍邱县马店镇以西约3公里处,是全国闻名的地主庄园。清光绪年间,曾挂过“双千顷”牌(20万亩)。分布在今皖豫的霍邱、金寨、颍上、固始等地。李梦庚曾炫耀“马跑百里不吃人家草,人行百里不喝人家水”。并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地开设工厂、银行、当铺、学校、戏院45处。解放前,土地占有面积居全国地主庄园之首,其政治势力仅次于四川省大邑县大地主刘文彩。李氏家族从清咸丰初年(公元1851年)开始发迹,到民国38年(1949),历经四世,称霸一方,残酷地统治和剥削农民长达100年之久。
城西湖:位于淮河南岸,是本县最大的湖泊,也是淮河中游的天然湖泊蓄洪区。面积140平方公里,湖内绿水溢彩,千帆竞发,万禽翱翔
临水新景:盛产美酒的临水“八景象”---古壁信雨与日落独屏等,如诗如画,绮丽醉人,皆是旅游休闲胜地。
文庙:原名孔庙,又名学宫、圣宫、习惯称黉学,是本县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位于城内东北角,面南背北与县委隔街相望。
霍邱特产
柳编工艺品:霍邱县王岗柳编厂是安徽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确定为柳编生产的重点厂家之一.该厂能够生产150多种柳编产品,在产品质量和信守合同方面一直被省公司誉为信得过单位.柳编产品经安徽省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往欧,美各国及香港地区,深受国内外客户赞誉.
东湖银鱼:是淡水鱼,见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长约七至十厘米,很少长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银鱼因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而得名。其产于长江口,俗称面丈鱼、面条鱼、冰鱼、玻璃鱼等。以太湖银鱼为代表。早在明代时松江鲈鱼、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并称中国四大名鱼
菱角:又名水栗、菱实,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后食用,亦熬粥食。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味甘、平、无毒。具有利尿通乳,止消渴,解酒毒的功效。主要生长在城西湖。
芡实:中药材,别名鸡头米、鸡头苞、鸡头莲、刺莲藕、肇实等,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以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破碎、干燥无杂质者为佳。有收敛固精等功效,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另外,芡实为观叶植物。在中国式园林中,与荷花、睡莲、香蒲等配植水景,尤多野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