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西南境内,名称源于李白“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属黄山山脉支脉,主峰和最高峰为十王峰,高程1344.4米(海拔1342米)。
九华山的隆起幅度,从核心部位向边缘逐级下降,山体由众多高度参差、错落有致、大小悬殊的中山、低山和丘陵组成。九华山地属北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类型,河溪属长江水系一、二级支流的中、上游段。九华山素有九十九峰之称,其中有名峰70余座,千米以上高峰30余座。
九华山文化底蕴深厚。晋唐以来,有许多名人留下诗词歌赋画。九华山现存文物2000多件,历代名人雅士的诗词歌赋500多篇,书院、书堂遗址20多处。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首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景区规划面积120平方千米,保护面积174平方千米,由11大景区组成。
【历史沿革】
唐武宗李炎在位的会昌年间(841—846),推行道教,排斥佛教,此时九华佛教处于衰微阶段;
两宋时期,九华佛教略有发展。除先后修复唐代建造的佛寺庵院外,新建了净居寺、圣泉寺等六所,使九华山的寺庙增至二十五座;
元朝短促的九十年间,由于世祖奇渥温·必烈信仰佛教中的喇嘛教,拜西藏发巴思为帝师,所以九华山佛教无甚发展;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朝廷赐金修建化城寺,宣德二年(1427)、万历十一年(1583)、三十一年(1603)又屡次赐金修葺主刹化城寺和肉身宝殿。明代建造的寺庙有:天台寺、招隐庵、德云庵、真如庵、华云庵、长生庵、龙庵、摘星庵(即百岁宫)等三十余所;
清康熙帝、乾隆帝屡次巡游江南,屡赐重金修缮化城寺,钦赐“御笔”匾额。此后,九华佛教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寺庙林立,僧伽云集;
咸丰八年(1858),太平军与清军激战于九华,许多佛寺禅院毁于战火。战后,清廷当局出于政治需要,扶持佛寺恢复;光绪年间给甘露寺、百岁宫等寺三次赐予“龙藏”(《藏经》)各一部;
辛亥革命后,各寺院互有兴衰,仍保持着佛教名山局面;至抗日前夕,原有佛寺一百七十处(小庙在外),除已废圮的五十三处外,尚有一百一十七处;
抗日战争爆发,许多古刹被纵火焚烧,法华寺、九莲庵、佛陀里、东崖禅寺等处佛寺、殿宇都化为灰烬,各寺院损失惨重;
解放后,宗教徒的宗教信仰受到尊重,寺院、名胜古迹得到保护,佛寺珍藏的历史文物得到妥善保管,宗教活动正常进行;
在一九六六年开始的“文革”十年中,九华山佛教也受到很大冲击,寺宇、佛像、历史文物遭受损坏,宗教活动被迫停顿;
二十一世纪,九华山对外开放,国内外至九华游览风景名胜的游客和朝山拜佛的佛教信徒络绎不绝。名胜古迹,得到修复和保护,古老的寺庙建筑,大小七十八座,主要殿宇已修葺一新,全山佛寺所供奉的各种雕制佛像约一千五百余尊。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池州地区,九华山由芜湖市划归池州地区管辖;
【主要山峰】
十王峰
位于九华山主干山脉中部,北连天台峰。高程1344.4米(海拔1342米),为九华山主峰、最高峰。峰顶东、西两侧危崖叠嶂,怪石欹嵌狰狞。游人由拜经台登山磴道拾级而上,可直达峰巅。
七贤峰
在分水岭西,海拔1337米,顶有七石,端立如人,宛若贤者集会。
天台峰
在十王峰北,海拔1306米。峰顶南北狭长,有青龙背、玉屏台、一线天、大鹏听经、金鸡石、捧日亭、地藏禅林、金仙洞诸景。天台正顶耸立着九华山最高的寺庙。清光绪山志曾列“天台晓日”为九华十景之一。
会仙峰
在莲台峰北,海拔1006米,又名小花台。峰顶怪石嶙峋,石柱、“石人”形态毕肖,宛若众仙聚会。
莲台峰
在罗汉峰东北,海拔1218米。五大盘石高叠成峰,悬石错列,中有“四门”可通行峰腰的暗洞幽窟。峰西摩崖刻“莲台峰”三字。
钵孟峰
在十王峰西南,海拔1143米。孤峰独耸,峭壁崔嵬。峰顶中凹,两崖夹峙,形成一条长30余米的巨壑。登西崖浑圆磐石,上有深0.7米、直径0.6米的水凼,仿佛僧人钵盂。相传,逢久旱不雨,“盂”内天然积水未干,必是风行雨播的前兆。
大古峰
位于莲台峰东北,海拔1136米。峰顶光秃平坦,方圆约四五亩,产野生韭菜。峰东南有雪潭、东阳涧;东面多怪石;东北天柱、梅花、双峰、列仙等峰屏立。
九子峰
在五老峰东北,海拔1035米。峰上东西排列五小峰,其中两峰形若巨人;南北四小峰成行,状如童子相携。峰东有垂云涧、七布泉、九子岩、九子寺等名胜。
上莲花峰
上莲花峰位于翠盖峰东北,海拔1048米。主峰峭拔嵌空,四周崖壁因雨水冲刷风化切割出众多缝隙,远观石瓣玲珑,如菡萏初舒,芙蓉娟秀。
中莲花峰
中莲花峰在上莲花峰北,海拔937米。主峰突出,峰顶绝险,小峰簇拥,气势雄伟。
下莲花峰
下莲花峰位于中莲花峰北,海拔666米。峰顶平秃,四周联起诸小峰,形似莲苞。
天柱峰
在双峰东,海拔1004米,相对高度700米。石谷峥嵘,四周峭壁,如柱倚天,巍峨雄壮。由东仰视,此峰拔地而起,与大古、云外、双峰跻身争雄。东麓有天柱书馆、龙游涧、嘉鱼池、百丈箭瀑布。北麓竹篁拥翠,蔽天盖地。
芙蓉峰
位于插霄峰西南,与虎形峰遥相对峙,海拔900米。其峰峦崛起并耸者五,清秀如莲花。入夜,月光遍洒银辉,峰峦沐浴其中,如芙蓉亭亭出水。
插霄峰
又名东峰,西南连接芙蓉峰。海拔871米。此峰峻峭高耸,两侧悬崖孤削,横截九华街东。花潭涧和龙溪夹峰奔流,相汇于龙池。峰北冈明代建有摘星亭,今为百岁宫上院;峰南有小观音寺、东岩云舫、锦衣石和幽冥钟亭;北有老虎洞、棋盘石、燕子洞、拴龙石、观音洞诸景。
狮子峰
位于五老峰西北,海拔1014米。峰形若雄狮横卧。顶有巨岩交叠,裂隙宏深。峰东麓明代建有狮子庵,石门、石墙尚存。
绮霞峰
在中峰北、猫碗峰东南,海拔1012米。其上小峰林立,怪石交错,三面抬空,傍临渊壑,林木葳蕤。
猫碗峰
位于绮霞峰北、大古峰西南,海拔1086米。峰顶怪石卓立,其中有大小两石,大者如碗,小者似猫。远观如小猫窥食,形态逼真。北崖陡峭,中有无名洞穴。
天门峰
位于会仙峰西南、清凉台西,海拔947米。峰拔如削,与南西悬崖夹峙如门。探云松、蒲团松劲挺石隙,亭亭如盖。云雾从峰西石廊腾升,如雪浪银涛拍击天门,笼罩清凉台。天门绝险,从古至今尚无游人登峰记载。1987年,花台新景区游览主干线竣工,石级道已将天门、清凉台、会仙峰和中峰连成一片。
【主要文物】
寺庙
九华山现存寺庙共104座,化城寺等9座名刹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寺院;小天台等30座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寺院。各庙宇的海拔分布呈现两个集中趋势,分别是50—270米和540—810米,其中27座寺庙修建在山峰,大多集中在天台景区,如百岁宫和华严海慧寺;另外77座寺庙修建在盆地,主要集中在九华街盆地和中闵园盆地,如化城寺、海会寺、大觉寺等。
肉身
真身,又称金刚不坏之身、金刚舍利、全身舍利、肉身菩萨等,指已经得道的高僧大德在圆寂后不腐朽,被弟子信众供奉,继续教化人间的十分完整的遗体人像。汉传佛教早在晋代、隋唐和宋朝时就零星出现过肉身菩萨,到明清两代则更多,但迄今依然供奉的极为罕见,唯有九华山。自唐代开元年间,有据可查的肉身菩萨就达14尊,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被人为焚毁七尊(其中有三尊道士真身),现在依然有6尊供信徒顶礼膜拜,成为九华山佛教的一大特色,同时也为这座佛教名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摩崖石刻
九华山历史上文人雅士除以诗文赞美,还留有数百处摩崖石刻,分布于全山各景点。
可移动文物
九华山藏有唐代贝叶经,清康熙、乾隆墨迹等2000余件珍贵文物。
【主要景点】
真身宝殿
真身宝殿,俗称“肉身殿”,又称“肉身塔”,坐落在九华山神光岭(老爷顶)上,为佛教徒朝谒九华圣地的主要场院所,这里因主供地藏菩萨,故与一般佛寺不同。九华山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建筑,殿高15米,门朝西南。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站在台阶之下,举目仰望,可见南门厅上两块匾额:上额书“肉身宝殿”,下额书“东南第一山”。大殿四周回廊上方雕梁画栋,仙鹤、麋鹿等珍禽异兽,牡丹、灵芝诸鲜花奇草。
十王峰
十王峰位于九华山天台峰南侧,两峰有一山脊相连,海拔1342米,为九华山第一高峰。十王峰山水雄奇灵秀,群峰争峙,山中奇峰叠起,怪石嶙峋,涌泉飞瀑,溪水潺潺。峰顶东西两侧,危崖层叠,西南有“钵盂峰”,海拔1143米,极似僧人钵盂;西北有“罗汉峰”,海拔1280米;“宴仙台”位于十王峰西。
大悲宝殿
大悲宝殿是旃檀林于1988年重建山门后扩建的新殿。此殿由旃檀林主持慧深和尚发宏愿而建,整个工程设计仿古典雅,雄伟壮丽,主楼高达六丈三尺,殿堂正中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整个工程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一座供奉观世音菩萨的道场。九华山佛教协会设在此寺,是大型佛事活动的场所之一。
甘露寺
甘露寺是九华山寺庙之一,位于化城山腰定心石下。原名甘露庵,又名甘露禅林,甘露寺外景寺院主要的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韦驮殿、祖师殿、玉佛楼、禅堂、法堂、客堂及方丈寮等。寺内还设有“九华山佛学院”。寺的正门造得独出心裁,进门后即见后墙,不与院落相通,到大殿须从两旁山墙小门进去。整座寺庙依山布局,共有五层,殿宇完整,楼阁整齐。寺旁有定心石,即是玉琳和尚当年歇息之处。1983年,甘露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百岁宫
百岁宫,始建于明代。百岁宫初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与祗园寺、东崖寺、甘露寺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百岁宫也是九华山第二座肉身殿,百岁宫的建筑依山势而建,上下相连,左右贯通,形成一个整体。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斋堂和寮房等,大殿内供有无瑕肉身像。 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九华山,古属陵阳山区,号九子山。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曾由金陵上秋浦,更九子山名为九华”。清人王琦考证,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年)冬,应友人韦权舆、高霁的邀请,聚会于九子山西麓的夏侯画家,互相吟唱,写了《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在诗序中说:“青阳县南九子山,山高数千丈,上有九峰如莲花,按图征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绝古老之口,复阙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乃削其旧号,加以九华之目。”他吟唱的“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成了九华山的“定名篇”。
庙会
九华山庙会,亦即地藏庙会,是为纪念地藏菩萨生日而兴起的大规模民间朝觐节日活动。七月三十日是指农历,如果该年没有七月三十日,就将地藏生日定在农历七月二十九日这一天。
九华山传统庙会内容丰富精彩:唱目莲戏、傩戏,举办龙灯狮子灯会,举办阴骘大会、水路法会、地藏法会等各种经忏佛事活动,山上一时云集土特产品,成为商贸的集散地。七月三十日当天,朝拜信众涌向地藏肉身殿,燃香膜拜,祈福许愿,不分昼夜绕着地藏塔打转,口念佛、菩萨名号。
九华山传统庙会于1983年恢复,并连续举办了29届,已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十二个对外公布的旅游节庆活动之一。于2006年12月登录《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登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道教文化
九华山是上古学仙修道圣地之一。据《福地考》载,九华山位列道教的“七十二福地”之中,居第三十九位。最早在九华山进行宗教活动的是道教。据《福地考》载,曾有不少高道在九华山修炼,今仍在九华山流传着许多与道教有关的故事和诗文,九华山不少地名也都与这些道教人物和传说有关。东晋末至中唐之前九华山是道家修真的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九地。今九华山的“真人峰”“葛仙丹井”“葛仙洞”被认为葛洪等人修行的遗迹。陵阳县令窦子明,及其后的子安白日升仙等广为流传的神话,折射了早期九华山是仙家修行地之一。
九华山道教在唐代处于兴盛时期。唐开元年间(713—741年),朝廷特——闽许道教信众在九华山营建开元观,并诏以馆元真。今观冲,即是开元观遗址。天宝年间(742—756年)建有仙坛宫,乾宁年间(894—898)高道赵知微建延华观,富丽堂皇。建于南唐大顺年间(890—891年)的保宁观、崇贞观等,都在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得朝廷赐额。自唐开元年间新罗僧盘乔觉卓锡九华之后,九华山被佛教信众崇枣为地藏菩萨应化道场,佛教日渐兴盛,信众云集,寺庙林立,香火不绝。道教在九华山的地位渐渐退居其次,在两宋时期,曾兴旺发达的延华观被佛教徒改建为“沙弥庵”,贞元年间(785—804年)修建的“甘贽道庄”也被改建成“龙门寺”。明清时期,九华山虽然修建了云峰堂、玄夷堂、九华正院等遭观,在太极洞、古仙洞、伏虎洞等古老的岩洞处有一些道人聚居,但道教的势力仍是日趋衰微,活动范围日益缩小。而佛教在九华山的地位则日益巩固,且得到帝王的敕赐和地方官府及广大信众的支持。在清至民国时期,道教的影响更为减少,还出现了僧道杂居的特殊现象。如据1942年九华山僧道名册统计,九华道院、太极茅蓬、海慧寺、净修茅蓬、西来庵等处共住有道士8人,女冠13人。解放后只有几个道士道姑在九华山一带活动。进入21世纪以后,九华山区又有少数道人恢复活动,但主要仅限于度亡、医卜等方面。
佛教文化
据旧志载,佛教初传九华,始于晋隆安五年(401年),天竺僧杯渡来山创建茅庵,传经布道,但影响甚微,至唐开元末,新罗僧金乔觉卓锡九华,应化为地藏灵迹,遂成道场。从此,僧众云集,寺庙林立,香火不绝,九华佛山日益兴盛。
五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以后,中国汉地佛教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时盛时衰,但“衰”是其趋势,而九华山佛教却“衰”中见长,影响与日俱增。其特点和原因概述于下。
地藏大愿的感召力,使九华佛山名闻遐迩。地藏,是大乘经中所说的他方世界的菩萨。《地藏十轮经》谓其“安忍如大地,静虑可秘藏”,故名“地藏”。他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发下宏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人们尊之为“地藏大愿”。据《神僧传》记载,佛灭度1500年后,菩萨降诞于新罗王家,名金乔觉。他出家后航海来九华,“遂证道于斯”。其后,佛子们认为地藏菩萨“应化在阎浮东土之九华,此东土众生莫大之幸,更九华莫大之幸也"。并颂扬地藏“功德无量无边,名号亦无量无边”。故地藏在民间有众多的崇拜者,如明嘉靖《池州府志》所言,九华“远近焚香者,日以千计,叫呼膜拜,不绝于道”。此外,不少达官贵人,乃至旧上海青红帮头子,也“至诚”来九华朝山进香,捐款建寺,修桥补路,以期“赎罪积德”。
统治阶级的多方护持,寺院经济的发展,是九华佛教赖以生存的基础。九华山的庵堂寺院多为私人募建,虽无皇家直接敕建的寺院,但历代统治者往往利用佛教巩固自己的统治,粉饰太平,也给予多方面的关注和扶持,促进寺院经济的发展。
但是,封建统治阶级一旦受挫,社会动荡,经济萧条,九华山佛教必然受到冲击,轻则香火冷落,重则寺院遭毁。据说,元末明初40年内无和尚。清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陷池州、青阳一带,随后占据九华山,庙宇几乎全部烧光。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进山扫荡,九华山佛教再度濒临绝境。建国前夕,寺庙一片残败景象,昔日“莲花佛国”之盛况,已不复存在。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九华山佛教的兴衰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气候密切相关。
【美食特产】
九华毛峰
九华山种茶历史悠久。据记载,唐时就有种植,品种有“金地源茶”“茗地源茶”等。宋时又增加“天台云雾”“九华龙芽”等良种,这实际上就是现在的“九华毛峰”“金地雀舌”的前身。明、清时九华山种茶更加考究,制作方法由蒸煮改为炒青,使茶叶的色、香、味均具上乘。后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九华名茶失传,制作粗放,产量剧减。
建国后,国家对发展九华毛峰茶极为重视,积极改造老茶园,引进新品种,新辟茶园600余亩。为适应九华山对外开放的需要,1983年九华山名茶恢复试制,由安徽农学院茶叶系和九华山管理处承担科研任务。在茶叶专家陈椽教授具体指导下,科研人员经过四年努力,取得重大成果。1986年度“九华毛峰”、“金地雀舌”被评为省优产品;1987年度九华山凤凰松牌“东崖雀舌”被评为部优产品。
黄精
黄精在九华山普遍生长,九华山制作黄精,以野生黄精为原料,群众自发采挖。数量较少,价格昂贵,供不应求。
石耳
石耳俗称石皮,为地衣类低等植物。性“甘平无毒”,“能明目益精”。九华山天台及九子岩悬岩上有寄生。
竹笋
竹笋别名竹萌、芽芽。九华山盛产毛竹和元竹,冬春笋芽出土,山农将部分不易成竹的笋芽采回,加工成笋干、笋衣或笋片。竹笋味鲜可口,历来为九华山名产。
鹰嘴龟
鹰嘴龟是珍稀的爬行动物,喜阴湿,长年生长在背阴的山沟或石缝中。主要分布在九华山南台、小天台、桥庵、刘冲一带。
棘胸蛙
棘胸蛙又名石鸡,在九华山分布很广,数量较多。其肉嫩鲜美,为名贵佳肴。石鸡亦可人药,有清热、解毒、滋补之功效。
东方蝾螈
九华山称东方蝾螈为“娃娃鱼”,旧志将其称为“九华三宝”之一。根据调查,九华山并未发现有真正的娃娃鱼,旧志所指的“娃娃鱼”,实为东方蝾螈。
【交通信息】
自驾游
上海至九华山
从上海出发,走沪苏浙皖高速,然后转道申苏浙皖高速,到广德县再上宣广高速,在宣城下高速,然后走318国道到南陵,再从省道320到铜陵,再上合铜黄高速到青阳下,17公里直达九华山。全程里程448公里。 [18]
杭州至九华山
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从杭州出发,经宁杭高速到湖州长兴县,上申苏浙皖高速到达广德县,再经宣广高速到达宣城,然后走318国道到南陵,经320省道到达铜陵,再上合铜黄高速到青阳,然后直达九华山,全程里程大约416千米;二是从杭州经徽杭高速到达黄山,上合铜黄高速到达青阳,然后直达九华山,全程里程大概435千米。
南京至九华山
从南京出发,上宁马高速到达马鞍山,再走芜马高速到达芜湖,再上沿江高速到达铜陵,上合铜黄高速到达青阳,然后直达九华山,全程里程大约223千米。
汽车
九华山(柯村)汽车站开通旅游班线近30条,通往铜陵、安庆、芜湖、合肥、南京、上海、义乌、杭州、武汉、黄山、池州、青阳等地。合肥的旅游汽车站有发往九华山风景区的班车,地址是在合肥火车站东侧(安徽大市场旁),也可由合肥乘长途车至青阳再转车至九华山。
轮船
乘轮船至池州、铜陵、芜湖,然后转陆路直达九华山。九华山距离长江航线上的池州港53公里、铜陵港92公里。上海、南京游客可在铜陵港上岸,重庆、武汉、九江来客可在池州港上岸,然后转乘汽车直上九华山。 [19]
火车
游客可乘火车至铜陵、安庆、屯溪、南京,然后转乘汽车直上九华山。离九华山最近的火车站是铜陵站,到九华街92公里,约2小时车程。
【注意事项】
1.登山时需要穿着舒适的登山鞋或运动鞋,可以穿一双厚袜子,防止磨出水泡来。
2.登山时可以准备手杖,有利于走山路。
3.山上山下温差较大,需要带一件风衣或毛衣用于防寒;山区阴晴不定,雨具必不可少,最好是准备雨衣,方便登山。
4.九华山自然环境保护得不错,所以难免有蛇虫出没,带上一些蛇药以防万一。
5.九华山上有野生猴子(如百岁宫附近),不要随意与猴子嬉戏,以免被抓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