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辽宁 | 吉林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四川 | 黑龙江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宁夏 | 新疆 | 香港 | 澳门 | 台湾
  合肥市 | 亳州市 | 淮北市 | 宿州市 | 阜阳市 | 蚌埠市 | 淮南市 | 滁州市 | 六安市 | 铜陵市 | 芜湖市 | 马鞍山市 | 安庆市 | 池州市
  宣城市 | 黄山市
安徽的相关信息
安徽旅游投诉电话
安徽旅游投诉电话:0551-28217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安徽最佳旅游时间
安徽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交替的过渡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3℃-16℃。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00-120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多于西部,南部多于北部。

安徽旅游特别提醒
暂无内容。

安徽娱乐指南
安徽省北缘黄河故道,南为淮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两大文化起源的交汇地带,地方戏曲历史悠久,丰富多采。现有剧种20多个,其中影响较大,深受群众喜爱的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淮北梆子等。
首页 >> 安徽 >> 安庆市 >> 宿松县

  宿松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大别山南麓。西北与湖北省黄梅县、蕲春县毗邻,东北与太湖县接壤,东南与望江县相连,南与江西省湖口县、彭泽县隔江相望,为皖西南门户,是安徽文明古老县份之一,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县,是传统农业大县,是安徽省水产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面积2393.53平方千米。人口57.1万(2010年)。

宿松全貌

行政区划

  宿松县辖9个镇、13个乡:

  镇:孚玉镇、复兴镇、汇口镇、许岭镇、下仓镇、长铺镇、破凉镇、二郎镇、凉亭镇

  乡:洲头乡、九姑乡、千岭乡、程岭乡、高岭乡、五里乡、佐坝乡、隘口乡、河塌乡、陈汉乡、柳坪乡、趾凤乡、北浴乡

历史沿革

  公元前184年(汉高祖四年),设松兹侯国,隶属庐江郡,始有行政建制。公元前164年(文帝十六年)建县,公元5年(汉平帝元始五年)称松滋县(王莽时一度改松滋为诵善),公元327年(晋成帝咸和二年)设松滋郡,梁武帝天监初称高塘郡,公元598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始称宿松县,一直沿用。宿松,含旧松兹之义。唐、宋、明、清初,隶属几经变更,至1645年(清顺治二年)正式属江南布政司安庆府。1912年(民国元年)直属安徽省,1932年10月至建国前属第一专区。建国后隶属安庆地区、安庆市。宿松县是革命老区,宿松人民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东晋咸康3年(公元337年)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宿松县)流民避兵乱到孱陵(今公安县)乐乡(原高成?县-东汉建武6年-公元30年-裁高成,并入孱陵,但设乐乡督治)侨置松滋县,从此县名延续到今。宿松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李白游居于此,在此地寻找客栈但是客栈已满。于是便在松树下睡了一晚,后来便把此地取名为宿松。

人口民族

  2005年末,该县总人口802810人,其中非农人口95087人,农业人口70772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79‰。县域内除汉族外,还有回族、壮族、满族、苗族、彝族、侗族、土家族、高山族、傣族、哈尼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傈僳族等14个少数民族。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全县各民族和睦团结,人民安居乐业。

地理环境

  宿松县地处大别山南麓、皖江之首,东与望江县共抱泊湖,南与江西省湖口县、彭结合部。宿松地跨东经115°52′~116°35′,北纬29°47′~30°26′,处长江下流顶段北岸。县域南北长约71公里,东西宽约67公里。

  宿松县地质构造属于淮阴地质古大陆向南京拗陷过渡地带的大别山山脉东部末端。对该县地貌骨架和山川起奠定影响的是中生代以来的历次构造运动,尤其是中生代晚期的燕山运动,故地貌主要受地质构造的控制,形成了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地、丘陵、湖泊、平原依次排列的基本格局,自然差异明显,其中西北部为山区,境内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8座,最高峰罗汉尖海拔1015.5米,为松杉竹茶主要产区;中部为丘陵,面积854平方公里,为该县最大面积的自然类型区,为粮油主产区;中南部有龙感湖、黄湖、大官湖和泊湖四大湖泊,总面积104万亩,为优质水产基地;南部为冲积平原,是优质商品棉集中产区。水文:宿松属于长江流域河流水系,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总的特征是西北部河流多而长,东南部少而短。发源于大别山的凉亭河、二郎河两大河流,具有山区河流的一定特征,其中二郎河流域面积597平方公里,凉亭河流域面积289.3平方公里,它们把大别山南麓的径流串入湖泊(县域中部和南部,水面辽阔,水资源丰富,有连成整体的泊湖、黄湖、龙感湖和大官湖),自西向东经华阳流入长江。

  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水量1307.2,山区降水多于丘陵、平原,年平均日照时数2023.7小时,无霜期25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1米/秒。

自然资源

  宿松县依山面湖临江,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地跨大别山山脉、丘陵岗地和平原、湖畈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资源的多样性。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有64万亩耕地,73万亩山场,水稻、棉花、油菜等大宗种植作物稳定发展,柑桔、板栗、茶叶、蚕桑以及黑李等名特优水果已形成规模,山区松、杉、毛竹、药材、经果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资源丰富,突出的有四类,棉花:宿松棉花种植面积较大,品质优良,年常产2.5万吨,特别是沿江沿湖圩地区棉花稳产高产,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和出口棉基地县,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之一。

  水产:宿松是水产大县。全县总水面面积682.28平方公里,其中可养水面560平方公里,宜渔淡水面积(可养水面84万亩)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冬季湖面不封冻,养殖无霜期256天,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有利于渔业发展,而且整体资源条件优裕,水体理化性能良好,高等水生植物丰茂,鱼类种类繁多,河蟹、虾、鳖等名优水产品在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享有盛名。青、草、鲢、鲫、虾以及鳖、鳝等水产品产量高,莲子、芡实、荸荠、菱藕、茭白、水禽等水生动植物品种全。全县大力培植水产支柱产业,坚持大湖水面开发与滩涂精养、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养殖齐头并进,取得重大突破,以中华绒毛蟹为拳头产品的鱼蟹混养成功,黄湖牌大闸蟹享誉全国,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国家优质农产品称号;滩涂(面积20万亩)开发强力推进;以芡实为代表的水生植物养殖成效初显。

  矿产:宿松县矿藏丰富,非金属矿品种多、储量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矿种有煤、磷矿、大理石、瓷土、石灰石、蛇纹石、硅藻土、石英沙岩、兰晶石、金矿等28种,其中磷矿石储量2700万吨、石灰石储量13亿吨,居全省前列;煤储量466万吨,大理石储量7亿立方米,瓷土储量510万吨,此外滑石以及铁、铅、锌、银、金等都具有开采价值。

经济建设

  初步核算,2010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92.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11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36.76亿元,增长26.7%;第三产业增加值24.57亿元,增长9.4%。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36.8∶32.1∶31.1变化为33.6∶39.8∶26.6,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6.4%,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年末在岗职工2.07万人,新增城镇就业4286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2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851人,比上年下降4%。

  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潜力,到2010年4月5日止,宿松县有二个安徽省省级开发区,分别是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宿松县工业园。宿松县处于长江经济开发带和大京九经济开发带交汇地区,又是安徽省“一线两点”率先开发开放战略布局重点地区,也是“承东启西”的结合部。交通十分便捷,贯穿南北的105国道、横贯东西的沪蓉高速公路、合九铁路、6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距离省会城市合肥220公里、武汉190公里、南昌170公里,至皖鄂赣三省6个机场车程都约两小时,到九江外贸码头、214码头、石化专用码头等3座对外开放码头车程1小时左右。

  201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71.17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城镇投资60.15亿元,增长36.1%;农村投资0.64亿元,下降68.4%。从产业看,一产完成投资3.03亿元,下降36.9%,二产完成投资29.38亿元,增长33.5%,三产完成投资38.76亿元,增长51.1%。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新增商品房开发面积18.47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38亿元,增长66.6%。

  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56亿元,增长2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86亿元,增长20.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24.8亿元,增长20.2%;餐饮收入1.98亿元,增长28.2%。按企业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3.61亿元,增长92.7%;限额以下企业零售额21.19亿元,增长12.9%。新网工程五大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稳步实施。

  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337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4.3%。其中,出口2254万美元,下降27%;进口83万美元,比上年增加82万美元。全年新签外资项目2个,合同利用外资5739.1万美元,增长37.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92美元,增长99.7%。

农林牧渔业

  2010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5881公顷,比上年扩大230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5970公顷,比上年扩大2956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4200公顷,比上年扩大6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9888公顷,比上年扩大733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37.44万吨,比上年增加1.88万吨,增长5.3%,连续五年创新高。油料产量5.54万吨,比上年增加0.61万吨,增长12.6%;棉花产量2.88万吨,下降6.4%。

  年末权限生猪存栏19.5万头,比上年增长3.4%;全年生猪出栏32.9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主要肉类产量3.26万吨,增长2.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82万吨,增长2.2%。禽蛋产量1.05万吨,增长16.7%。水产品产量7.38万吨,增长2.5%。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1.3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7%。农用拖拉机11733台,增长17%;农用运输车1299辆,下降1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69万吨,增长4.5%。农村用电量1.84亿千瓦时,增长4.3%。有效灌溉面积44.37千公顷,新增0.08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2千公顷。

工业和建筑业

  2010年全年11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44.1%,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40.7%和50.9%,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66.2:33.8变化为64:36。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

  全县25个工业行业增加值全部增长,其中纺织业增长29.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4.4%、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增长71.7%、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53.8%、食品制造业增长42.3% 。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0,比上年提高29.8个百分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9.75亿元,增长68.6%;利税3.8亿元,增长69.6%,其中利润1.73亿元,增长47.6%。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资质内建筑企业利税总额510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72.77万平方米,增加70.1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9.74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

交通邮电

  2010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45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全年旅客运输量986万人,货物运输量948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5.7%和27.8%;旅客运输周转量74936万人公里,货物运输周转量6516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9.2%和32.4%。

  2010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21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63亿元(含移动、联通)、邮政业务总量0.5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4%和18.4%。年末本地固定电话年末用户8.16万户,比上年减少4.51万户, 减少35.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1.58万户,减少35.1%,农村电话用户6.58万户,减少30.2%。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44万户,年末达到17.63万户,增长24.2%。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5.79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1.1部/百人。宽带上网用户25090户, 比上年增加5715户,增长29.5%。

县城一角

社会事业

  职业高中4所,在校生8093人,专任教师180人。普通高中9所,在校生22050人,专任教师114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1.7%,比上年上升16.8个百分点。普通初中42所,在校生42778人,专任教师2042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18%。小学237所,在校生60431人,专任教师304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5人。基础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达线3378人。

  年末全县共有县级影剧院2个,黄梅戏剧团1个,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近9万册,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39个。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不断开展,成功举办皖鄂赣三省十二县协作区运动会、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广播电视村村通县乡联网工程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稳步实施。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12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73个,县级妇幼保健站、血防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1个。卫生技术人员145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46人,注册护士432人。医院、卫生院床位1251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达67.86万人,参合率为9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农村合作医疗住院病人实际补偿比例41%,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发放补偿金8531.99万元。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84万人,增加1.86万人,其中,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3.22万人,增加0.94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18.8%,比上年提高25.9个百分点。投入城乡医疗救助资金608万元,救助特困群众1874人。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顺利完成,县医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县中医院被评为首家省级示范中医院。

社会保障

  2010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489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962元,增长20.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8936元,增长15.6%。

  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17294人,比上年末增加1252人,增长7.8%, 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19003人,与上年持平。

  年末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4个, 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1840床, 增加700个床位;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数23.1床,增长56%。城镇低保覆盖度达6.6%,应保尽保率为100%,人均月补差年增长率达到10.7%,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941人。农村低保覆盖度达4.22%,农村低保资金中地方配套30%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使用,低保户按季足额领到低保金,7076名农村五保户按规定标准享受政府供养,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0305人。

风景名胜

  长江绝岛——小孤山

  雄居长江中下游之吴头楚尾的小孤山是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风光旖旎,独立不依,北望天柱,南盈匡庐,与江西湖口县的石钟山、彭泽县的龙宫洞相毗邻。

  南国小长城——白崖寨

  白崖山位于宿松县城西北趾凤乡境内,距县城五十余华里。主峰雁恋坡海拔四百七十六米,窄径凌空,飘崖百仞。“南国小长城”白崖寨就盘卧于白崖山上。

  国家森林公园——石莲洞

  公园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自然景观为依托,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动物达八十余种。境内山峰林立,苍松滴翠,秀竹娉婷,云雾缭绕,霞光熠熠。

  神秘的旅游处女地——九井沟

  九井沟旅游风景区,位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安徽省宿松县隘口乡境内,属大别山余脉,总面积36.72平方公里。

民间艺术

  宿松县处于吴楚文化交汇地带,钟灵毓秀,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发祥地;黄梅戏以其动人婉转的甜润唱腔,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倍受人们喜爱,历经千年风雨,芳香依旧沁人心脾;构成黄梅戏唱腔和剧种基础的“断丝弦锣鼓”(以打击乐为主、间以丝竹音乐伴奏的民间器乐形式,曲牌有30余首,分为打击乐和丝竹乐间奏的断丝弦曲牌、锣鼓曲牌、弦乐曲牌三类)和“文南词”(一种类似歌舞演唱的形式,多为2~4人演出,其典型代表作为1950年代初期佐坝区虞松峦村文南词剧团排演的《浪子抛球》)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两朵民间艺术奇葩,至今广为流传。据宿松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廖理南先生考证,黄梅戏渊源于唐初的黄梅采茶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代已经形成独树一帜的地方戏曲。是安徽安庆市宿松县和湖北黄梅一带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吟唱的一种曲调艺术形式。两县毗邻,有很长的边界线,很多东西是无法分开的。历史上不少时候两县曾属同一行政区域。就是共产党创建初期,两县还属同一个党支部。廖理南先生通过查阅《中国戏曲志》、《黄梅县志》、《宿松县志》等文献资料发现,在黄梅戏发展史上,宿松有十几项第一。 如:1、第一个专演黄梅采茶戏。从明代中叶开始,宿松人就于每年的三月初三,在松梅岭街上专演黄梅采茶戏;2、第一个将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清代道光年间,当地人把《送香茶》、《西楼会》等十几个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黄梅戏剧目写入廖河戏台楹联;3、第一个进行“官方公演”。宿松于1853年将黄梅戏由草野请进官方的县城公演,比《黄梅县志》记载的“黄梅戏1934年进黄梅县公演”早81年;4、第一个正式把流行于民间的黄梅采茶歌定名为黄梅戏,1921年版的《宿松县志》中,第一次正式记载了“黄梅戏”这个名称。

  鼓书是流行于全县广大地区的一种单人表演的表演形式,表演者左手持檀板(牙子),右手轻巧鼓锤敲击一用数根近米长的竹杆做成的鼓架支撑的一面小扁鼓,说书人在表演过程中,有四句头或二句头的清唱,有或长或短的说白段落,说唱中的开头、中间、末尾均夹以节奏很强的鼓板打击声。

  灯班、灯会、灯展:民间春节灯班在该县较为活跃,灯班的“大件”是龙灯,一般还有舞狮、彩船、挑花篮等,灯班中夹以各色方圆、大小不等的花灯,还有锣鼓班子和吹奏的号者。许岭、下仓的灯会,佐坝的龙舟会,晓星、赵岭的狮舞,百余年来深受县内外群众欢迎。

民间工艺

  根雕是20世纪90年代在该县兴起的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造型艺术,宿松从事根雕创作作品较多且有一定造谐者有周青、洪水先等人;周青,安徽省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有根雕作品300余件,其根雕《芭蕾》1977年获解放军某部建军50周年美展一等奖,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根艺美术家”称号。木雕工艺在宿松由来已久,早期作品多为佛像和花板;许岭镇高家的木雕佛像曾销往外省外县,小孤山启秀寺有一帧观音菩萨像是其作品。花板雕刻是宿松颇有历史渊源的工艺制作,其作品用于床、柜、建筑饰品或构件,县内陈汉、凉亭、二郎、隘口、北浴等地均有从事花板雕刻的艺人。纸扎工艺在宿松有相当长的历史,民间扎制花灯、龙灯、祭品等艺匠较多,特别是扎制的祭祀工艺品,如亭台屋宇、花鸟人物,栩栩如生。

  石雕石刻艺术源远流长,石雕作品有狮、龙、凤等,石刻作品以碑刻居多,不仅运用阴阳刻技法雕刻文字,有的还刻有各种图案,如龙凤花鸟,人物走兽;程岭乡王惠文石雕石刻技艺水平较高,宿松小孤山、太白书台、彭泽龙宫洞等处都有其作品。

  盆景制作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喜爱盆景并亲手制作者渐多,作品有山石盆景、植物盆景、珊瑚盆景、木雕盆景、山石、植物盆景等。竹编工艺20世纪80年代兴起,工艺竹编有花钵套、果盘、食品盒、竹制工艺凉席等。剪纸在宿松民间较为时尚,有绣花鞋、窗花等。

民俗乡风

  语言,宿松方言,从广义上来说,属北部方言区。但宿松自古属楚头吴尾,近代系三省交界,南来北往,兼收并蓄,方言中也就既有九歌楚辞中的“刚”,也有吴侬软语中的“柔”。刚起来,青云直上,凛凛威风。柔起来,肝肠寸断,缠绵悱恻。黄梅戏就吸收了相当多的宿松方言,所以唱起来柔情百转,百听不厌。特别是《天仙配》中“树上的鸟儿成双对”那一段,“绿水青山带笑颜”中的“绿”,“寒窑虽破能避风雨”的“避”,用宿松话来唱才算正宗,才有韵味。据语言学家研究,宿松方言有六个音调,分别是阴平、阳平、阴云、阳去、上声和入声。 该县语言比较复杂,与地理位置有直接关联;宿松话可能受到古文字声韵的影响,学诗韵,呼平仄,较易入门,但由于尾音重,学普通话、拼音字母和外语,发音较难准确。如把“来”叫“雷”,“吃晚饭”叫“吃夜”,“吸烟”叫“吃烟”,“妻子”叫“堂客”等。

  居住,建国前,在封建宗族制度影响下,农村崇尚家族群居即同姓同族的人员聚居在一个村落,房屋连在一起,一进多重,暗巷穿通,中有祖堂和大门,宅户相望,门窗相对。建国后,经土地改革,广大人民的居住条件逐步改善,通户减少,独户增多,一般都是“明三暗五”。许多村落建起了康居新村,与城里在居住条件上的差异进一步缩小。

  衣饰,该县人民在衣饰方面,素有爱美俭朴的传统,青春少女,尤爱打扮,入学青年,甚讲整洁,新婚夫妇,必穿华丽。旧时的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已很难看出痕迹。

  饮食,该县居民,向有“一日三餐”、“一稀两干”或“两稀一干”习惯。惟逢年过节、婚丧贺吊诸喜事,则盛办酒席,分海参席、香荩席、木耳席之类,酒菜甚丰,而且席位排次较严,礼节颇多,有里俗遗风。节日还沿袭旧的饮食传统,元宵吃汤圆,三月三吃避疫耙,端午吃粽子、饮雄黄酒,中秋吃月饼、糍粑、咬菱角,重阳吃螃蟹、饮菊花酒,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春节除买鱼肉外,还讲究做印子粑。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交流活动频繁开展,饮食渐有南北风味。

  婚姻,婚姻制度在建国前多为封建习俗,婚姻过程一般经过托媒说合、父母同意定婚、亲家过门、女婿上门、行报日礼、迎亲礼、抬嫁妆、新郎新娘拜堂、合卺交杯、谢媒、酬谢宾客、三朝回门等仪式。而新娘坐轿上门,行前要哭嫁,放鞭炮,吹喇叭,敲锣鼓,热热闹闹送走。至门前,新婿要迎接,择福寿兼备之妇女二人为“牵娘”,扶新妇下轿。新妇以红帕蒙首,同新郎一起,先入堂拜祖先、天地,夫妇交拜,再入洞房,由新郎揭开红帕,夫妻并坐喝好顺茶,行合卺礼,晚上还撒帐,闹新房。次日谒舅姑,新妇同舅姑共餐。三日入厨作羹汤,夫妻结伴回娘家探亲,当天返回。民国期间,城镇大户人家亦有仿西式结婚者,其礼节大有改进。建国后,男女婚姻获得自由,婚礼一般从简,但也要经过双方恋爱、上门定亲、节日互相往来、正式迎亲结婚、回门探亲等过程。农村婚礼较隆重,旧习较多,定婚前要托媒介绍,定婚后,一年三节要向女家送厚礼,定婚时要加送衣服贵重礼物,结婚时要加送边猪坛酒。推行文明新风,移风易俗,许多婚礼习俗并没有那么繁琐的细节。

  丧礼,旧时陋习,颇尚迷信,凡老父老母死后,一律要举行丧葬礼仪,以尽子女孝意。穷人家办丧事一切从简,豪富人家则大肆铺张,从服丧到殡葬,一般要经过如下礼节:断气时要抬上门板,烧送路钱;遗体洗澡,穿衣下塌后,在送进棺材;讣告亲友,设置灵堂,子女轮流守孝;至亲穿白色孝服,妇女系白裙,亲友穿白盖头,穿半截白鞋;三日内接受亲友来吊,入殡封棺;来吊者送轴、挽联和钱,有的加送三牲,均要焚香跪拜,孝子在帷内跪拜回礼,放鞭炮,奏哀乐助哀;灵柩停放期间,请道士做斋、和尚念经,有管灯、做七、收敛、破狱之类迷信项目,目的是为死者超度灵魂,入地狱免罪;出殡前做堂祭,礼生呼礼,哭诉祭文,孝子腰系草绳,脚穿麻鞋,手执孝棒,头披白布盖头,随礼生环堂祭奠三次,反复上香叩首,哭泣至哀;出殡时鸣锣开道,燃放鞭炮,沿途丢纸钱;入葬前要请风水先生择地,定出墓葬的方向和时日,提前掘穴,按时营葬。建国后,这些旧俗和迷信活动基本制止。

  节日,节日在民间流行的较多,几乎月月都有,以农历节候而定。正月初一为元旦,又名春节,早起开门,放鞭炮,出天方,拜家长,互相祝福。饭后,邻里造拜,名曰贺年,亲友开始往来。是日,不洒扫庭厨,取蓄藏也,见面均讲“恭喜发财”。初七为人日,傍晚鸣鞭炮,如除夕,祝人类长寿。十五为元宵节,盛行玩龙灯和花灯。二月十五为花朝节。三月清明日为清明节,祭祀、缅怀祖先、先烈。四月初八为浴佛节,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六月初六为天中节,七月初七为七巧节、十五为中元节,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十月十五为小阳春,腊月初八为腊八节、二十三日送灶神、二十四日过小年、腊月最后一天为除日。建国后,一部分仍保留下来,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另外还增加了许多公历上的重要节日,如国际劳动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国际儿童节、八一建军节、国庆节等,可谓新旧兼顾,推陈出新。

名优特产

  宿松县是鱼米之乡,盛产水稻、棉花、油菜、芝麻、柑桔、桃、茶叶、蚕桑、板栗。黄湖的银鱼、白虾、鳜鱼等素称“宿松水产四珍”。

  “黄湖牌”大闸蟹,体大腴肥,肉味鲜美,通过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认证,获安徽省名优农产品称号。

  “仙田”牌霸王鞭黑芝麻,种皮乌黑,籽粒饱满,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为无药害残留的绿色、黑色食品。

  马陵瓜子,盛产于宿松许岭一带,瓜瓤分红、黄、白三色,味道甜美,瓜子壳薄仁香,明初皇后马氏亲自将其命名马陵瓜籽,定为贡品;2000年成立了马陵瓜籽有限公司,采用新的工艺生产,品位更佳,风味更独特,该公司获省旅游局授予的“安徽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省消协授予的“诚信单位”、市委市政府授予的“优秀龙头企业”等称号,正向农业部申报“无公害农产品”。

  柳溪茶场的“柳溪玉叶”绿茶形如早春柳叶,品质超群,滋味鲜醇,饮后回味甘甜,齿颊留芳,获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复兴轧花厂“冠球”牌皮棉1992年评为部优产品。

  “皖蜀春”57°白酒,1993、1994、1995年分获山东济南市“申奥杯”和上海市地方产品博览会金奖、马来西亚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北京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五粮大曲”开发项目获安徽省新产品三等奖,新产品“十二钗”和“七仙女”被确认为安庆市对外接待专用酒。

热点城市: 杭州 | 大连 | 青岛 | 南京 | 西安 | 深圳 | 苏州 | 广州 | 拉萨 | 丽江 | 洛阳 | 威海 | 珠海 | 厦门 | 沈阳 | 哈尔滨 | 济南 | 长春 | 无锡 | 桂林
热门景点: 黄山 - 湘西凤凰 - 九寨沟 - 广西漓江 - 天涯海角 - 泰山 - 颐和园 - 杭州西湖 - 山海关 - 圆明园 - 八达岭长城 - 神农架 - 千岛湖 - 五台山 - 北戴河
本站部分图文内容取自互联网。您若发现有侵犯您著作权行为,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侵权作品、停止继续传播。
Copyright ©365135.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做中国最好的旅游门户网站